常言道,是药三分毒。药在治病的同时,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。对于身体部分器官已经老化的老年人来说,用药更要引起重视。有些老人或者凭着自己多年来打针吃药得来的一些经验,或者听信广告宣传,或者从道听途说中得来一些“他人经验”,就自行买药吃。日前,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一些老年人没病变成了有病,小病变成了大病,慢性病变成了久治不愈的重症。
吃药跟着广告走
刘教授说,在临床中,他经常会遇到一些滥用药物导致病情加重的例子。
盲目吃药的情形之所以在老年人当中比较多见,主要有3个原因。刘教授告诉记者,第一个原因就是有些老人为了预防疾病,没病也吃药。曾经有位姓薛的老太太因尿道不舒服,便到医院检查。医院经过尿培养,发现是阴性,一切正常。薛老太太还不放心,自己买了抗生素吃,并自行加大剂量。结果,吃了3年的抗生素,症状不但没有缓解,反而肾功能出了问题。
第二个原因是,不了解禁忌症。有的老人在服药时,忽视了药物的毒性、副作用和禁忌症。就拿心血管科常用的阻滞剂类药物来说,经常有老人因为服用药物过量,导致心跳过缓。
第三,吃药跟着广告走。刘教授告诉记者,曾经有一位在北京医院就诊的老人,患有糖尿病,自行选用一种用中药制成的茶。吃过之后,降糖效果十分明显,他认为自己选对了药,便继续服用。结果,由于服用过多,他出现了水肿、尿酸高等症状。后来经过查验,发现其中含有西药成分优降糖。刘教授说,现在一些中药中违规添加了西药成分,由于很难控制剂量,副作用大,很容易导致患者在服用后身体出现严重的不适。刘教授说,老年人盲目听信广告上的宣传自行购药,结果常常是药不对症,花了不少冤枉钱,也没有治好病。因此,吃药必须听从医生的意见,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,少花冤枉钱。
不良反应危害大
刘教授说,临床研究表明,老年人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,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危害非常大,主要危害有:第一,会造成药物性中毒。老年人胃酸分泌低,胃蠕动慢,肝脏的功能也在降低,药物很容易在身体里蓄积。时间一长,就会发生药物中毒。一些药物得依附在人体内的游离性蛋白上,才能达到用药部位。而老年人体内游离性蛋白比较少,对成年人来说的正常剂量,往往会导致老年人用药过量,从而发生药物性中毒。
第二,同时服用多种药物,药物间往往会发生化学反应。这样,药物不仅起不到正常的治疗作用,反而有害。比如,治疗心衰的药物乙安典弗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洋地黄制剂之间,就会发生类似的反应。另外,维生素C与维生素E类药物有抗氧化的功能,容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置换反应。
用药遵循六个原则
刘教授告诉记者,为了降低药物的不良发应,老年人用药必须遵循6个原则。
第一,坚持受益原则,即用药的效果要比副作用高。临床上给老年人用药时,必须权衡利弊,确保积极效果比副作用明显。第二,用药种类不超过5种。老年人用药的数目越多,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越高。第三,用药剂量要小。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老化,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都不如年轻人。为了让药物发挥效应,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,必须采用小剂量的原则。老年人用药要减量,不要完全按药厂推荐的剂量使用。第四,择时原则。老年人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服药,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。比如,早餐后服用阿司匹林血药浓度高,疗效好。铁剂的最大吸收率在17时,中、晚餐后服药较为合理。第五,出现不适要暂停用药。当怀疑是药物不良反应时,应该在医生监护下停药一段时间。第六,慢性病要及时停药。由于衰老和慢性疾病交织在一起,老年病往往难以治愈,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时,要采取及时停药原则,以避免不必要的长期服药。▲